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招商引资 > 正文
    购物车
    0

    招商引资闯新路 转型崛起当先锋

    信息发布者:csjt0007
    2017-08-31 15:34:52    来源:淮北新闻网   转载

    招商引资闯新路 转型崛起当先锋

    ——访淮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胡亮

    稿件来源:淮北新闻网发布时间:2016-10-31 09:13:22


    胡亮在接受记者专访。

      胡亮说,市第八次党代会凝聚了加快淮北转型崛起的共识,提出了要在七个方面闯出新路,为开发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开发区发展迈入了新的征程。全区上下将以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深入开展“淮北转型靠什么,我为崛起做什么”大讨论为契机,紧密结合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着力查找自身存在的工作效率、改革创新意识、精气神等方面的问题,正视存在的差距,做到思想要解放,观念要跟上,节奏要加快,在加快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历史实践中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努力争当淮北转型崛起排头兵,全力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紧抓第一要务,勇闯招商新路,打造转型崛起新引擎 

      “招商是第一要务,是开发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胡亮说,今年以来,开发区切实转变招商观念,保持招商定力,坚持质量和效益优先,全力主攻科技含量高、资本密度高、产业关联度高、投入产出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大力实施精准招商、驻点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以链招商、以园招商,重点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热点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加快招商步伐,招商引资呈现出信息量增多、大项目增多的良好态势。瑞科玛锂离子动力电池、年产5MW高效单晶光伏组件、豪晟特色产业园、鸿愃锂离子动力电池等6个总投资超5亿元的重大项目签约落地。特别是今年6月份以来,开发区以我市推进沪淮产业合作为契机,通过深耕细作、精准对接,目前已与上海方面在战略规划、产业合作、共建共享、创新创造等领域搭建了合作平台,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四新”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果。目前正在洽谈推进交通装备智慧智能信息产业园、均瑶饮品生产基地、高效电机生产基地、以及世界500强企业甲骨文公司等12个项目,总投资逾80亿元。谈到未来沪淮产业合作,胡亮充满了信心。他说,要发挥好沪淮产业合作推进办公室的桥头堡作用,紧紧依托“四个平台”,不断深化与上海的产业合作,拓宽合作领域,延伸合作项目,深度对接上海电气、均瑶集团等大型国企、民企,积极推动这些企业的现有产业和新兴产业向淮北转移,在淮设立产业示范推广基地。同时,通过政府牵线搭桥,打通沪淮企业合作的通道,大力引进上海先进的人才、技术、金融、服务等优质要素资源,与园区企业有效对接,补齐补强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开发区将发扬钉钉子精神,盯紧盯住相邦“2+2”、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园、绿色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园、柯雅美术材料等一批在谈的5亿元以上大项目,加快项目洽谈和前期各类手续办理,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胡亮说,在开发区,招商引资没有局外人。开发区将进一步创新招商工作机制,落实招商引资主体责任,坚持“一岗双责”,区属各部门都有招商目标和任务,机关全体干部都要心系招商、有能力招商;坚持开发区领导高位高频招商,冲在招商一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领导带头、专业推进、全员参与的大招商格局。

      ■深化合作共建,打造特色园区,激活转型崛起新动能 

      主导产业不鲜明,产业集聚度不高,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小、弱、散”的特征比较明显——谈起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胡亮直指“瓶颈”。他表示,结合龙湖、新区的发展实际,开发区着力打造特色产业新城,力求各有倚重,都有打得响、吸引人的“名片”。

      在新区,重点规划建设六大产业园,即:以我市系统推进“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为契机,着力吸引一批低碳科技项目来区投资,打造中国碳谷产业园;力争在2-3年内,建立国内领先的德国专利技术推广应用转化基地、产业基地和研发机构,打造德国专利产业园;与上海实体企业共同合作建设,引进一批交通装备制造和智慧城市终端产业项目,打造沪淮合作智慧产业园;与上海实体企业共同合作建设全智能制造产业园;以我市与上海电气集团战略合作为基础,积极推动上海电气现有产业或关联配套产业、新兴产业的生产基地落户,建设上海电气产业园;以华孚色纺产业园一期、二期项目为依托,逐步形成纺纱纺织、针纺制品、家纺服装、产业用布为一体的产业基地,打造绿色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园。

      在龙湖高新区,紧紧抓住我市全力推进陶铝峰建设的契机,以相邦铝基复合材料公司为龙头,加快铝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全力打造陶铝产业园。同时,借鉴先进地区产业新城建设模式,通过引进大企业、大集团进行合作开发,坚持规划引领、产业优质和产城一体方向,有效盘活现有低效闲置资源。制定“腾笼换鸟”实施细则,通过产业、土地、环保、财政、信贷等政策措施,加快淘汰一批落后产业、倒闭企业,引入新项目、发展新业态,从而建成存量调整、增量优化、环境优美的产业新城。

      ■优化发展环境,搭建发展平台,凝聚转型崛起新优势 

      胡亮说,在日趋“白热化”的招商引资大战中,最终比拼的是一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既要有优越的硬件条件,也要有优质的软件条件。“栽下梧桐树,方有凤凰来。”做好对外招商工作的前提是练好内功,搭好平台。和周边开发区相比,市开发区虽有一定的土地、能源等要素成本优势,但在功能配套、产业生态等方面存在不足,必须花大力气补足补齐,千方百计打造自身的投资发展优势。在政策层面上,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和培育,努力打造适合这些产业发展的生存和经营环境,形成政策洼地,吸引项目落地,形成产业集聚。在要素成本上,抓住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机遇,加快推进新区专用电网建设,推进大客户用电直接交易,形成开发区的电价优势。在综合配套上,主动作为,先行先为,通过财政投入和市场融资的方法,先行在新区启动一批商贸、服务业项目,年内开工启航广场(新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同时,加快新区一期续建、二期标准化厂房建设,为轻资产项目落户提供平台,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在帮扶企业上,实行精准帮联、分类施策,并持续强化政策、资金、人才支持,发挥好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扶持政策、出口奖励政策的引导作用,配套运用产业引导基金、出口退税资金池、保税仓库等政策措施,加大对龙头骨干企业、科技型成长型企业的支持培育力度,力促一批骨干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深化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激发转型崛起新活力 

      胡亮说,还原开发区的开发建设主体地位,使开发区真正成为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激发内在的生机和活力,是开发区适应市场决定机制、成为承接产业转移高地的必然要求。对于淮北经济开发区来说,一方面要争取市直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赋予开发区市级行政审批权限,理顺行政管辖关系,建立起“一站式”服务体系,真正做到“开发区的事开发区办”;另一方面,开发区作为全市改革的“试验田”,应成为干部培养锻炼的平台、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要把建立一支与开发区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干部人才队伍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创新用人机制,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借鉴先进地区开发区的经验,改革机关人事管理制度,实行企业化管理,采取全员聘用和绩效管理考核,建立起与开发区建设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用人机制、考核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大力营造干事创业氛围。

      ■摄影 通讯员 李晔

      ■记者 韩惠

     

    【责任编辑 杨梦云】

    本网【责任编辑 常永旺】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